2008年,回不去的花样年华

编辑丨地产三哥


1丨“不如我们重新来过吧?"

3月3日,美联储盘中宣布紧急降息50基点,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第二次。

意外的是,美股普遍收跌,截至当地时间3月6日13:00,道琼斯工业指数已经从降息前的27000点跌破25600点。

降息利好反成了资金出逃机会。

在这此前之前,澳大利亚央行和马来西亚央行已经先下手为强。

美联储降息后,阿联酋央行降息50基点,沙特、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迅速跟进。

中国央行已经于年后抢先降息10基点,暂未跟进美联储降息动作。

但中国河南、云南、福建、四川等13个省市,推出了34万亿的重点投资项目。

2008场景再现。

美联储紧急降息、中国34万亿基建,两声炸雷。

惊蛰、桃花、中国大妈A股集体梭哈。

“每个人都有一个习惯,我们的习惯是在这里等放水。”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是否开的像2008年那样红?


2丨曾经沧海难为水

相同的是放水,不同的是时局。

美联储降息在意料之内,不遇到新冠肺炎不会紧急出手。但始终会降。

大基建也是意料中事,不遇新冠肺炎不会如此大张旗鼓。但一定会搞。

只是,时局变了。

1)降息空间不同。

2007年,美国十年国债收益率4.733%,货币刺激尚有空间;而今,美国国债收益率不足1%,有史以来最低,只需两次降息操作,美联储货币政策就将见底。

美国未来较为长期的利率走势或将向70-80年代看齐,参考下图。

2)通胀预期不同。

2008年,中国产能急速扩张对外输出工业品通缩;

美国粮食出口占比世界约一半,美元指数下滑对外输出农业品通缩。

中美共同对世界输出通缩,对抗全球货币超发的通胀预期。

而今,中国受疫情冲击产能承压,中国本身CPI高企,难以对外输出通缩,美元指数从长期看仍有基本面(美元虽然也很烂,但看跟谁比),也很难长期对外输出农产品通缩。世界性通胀预期在上升,将压制各国货币政策起效。

3)体量不同。

2008年中国是将世界经济拖出泥潭的发动机。

但现在中国经济增量规模和2008年显然不同,基建拉动能力明显下降,难以向世界输出动力,甚至会造成拖累。

4)周期位置不同。

2008年美联储不曾挽救次贷危机,2020年美联储也挽救不了美国股市的大崩盘,但美联储确实可以推迟崩盘的时间。

而更为明显的区别将是美股彻底崩盘后。

相同的放水,因为时局的改变,将产生不同的结果。

2008年宽松使得美国经济复苏。

(通过影响中国基建和房产需求产生倍数效应驱动。)

2020年的放水,却将驱动通胀。

(因无法影响中国房产需求,而中国基建能力受制于房产周期,或称土地财政。)

someone looks like you,but not you.


3丨“宁可一思进,莫在一思停?”

“我听别人说这世界上有一种鸟是没有脚的,它只能够一直的飞呀飞呀,飞累了就在风里面睡觉。”

市场经济的经济周期衍化,源自需求的乘数效应。

一般引起周期衍化的需求有三种:库存需求、设备更新需求和房产需求。

上图为库存周期、设备更新周期和房产周期的三周期叠加模型。

大致上,三周期叠加模型与中国房地产走势是比较契合的.

中国的房产周期自1998年开始,嵌套三个库存周期,房产高峰应出现在房产周期启动后的16-18年之间。

也就是理论上,2014-2016年左右中国房产价格会到达巅峰,随后会触底。

但显然通过以棚改为代表和随后的横盘等行政工具将房产周期拉长了,目前房产周期仍未触底。

2020年的房产周期正处于周期末端,而2008时在房产周期位于周期中间。

“这种鸟一辈子只能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亡的时候。”

或者是她涅槃的时刻。


4丨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美国显然想要把资金和需求留在美国国内。

在2008年次贷危机后和2020年,美国的想法是一致的:减少了对外输出需求。

但是如果美股陷入跌势,股市财富缩水,将进一步压制美国消费。

如果将整个世界作为一个经济体来看,很显然,美国对外输出需求的减少将导致资源输出国和工业国之间的交易放大。

比如2009-2012年,全球铁矿出口量大增,中国钢材产能大爆发。

回看2008年,表面上似乎各国在共同投资,弥补了美国需求的下降,但增量财富却主要由中国投资和房产需求来变现,拉动中国从而拉动全世界。

对内,2008年中国的房产周期处于上升周期中部,中国可以通过刺激房产需求释放倍数效应,抵消美国需求减少导致的倍数效应。

对外,中国房地产需求一方面刺激国外相关资源国家扩展产能,一方面又通过金融资产收益对冲实体亏损,降低中国商品价格,中国低商品价格会拓展海外消费,形成新的加库存动力,拉动经济增长。

说句公道话,中国房地产功不可没。

而2020年,中国房地产周期位置已经步入末端,中国所面临的不仅仅是美国需求减少的反馈,还有金融对实体补偿不足导致的通胀反馈,还有房地产需求减少的反馈,或许还有疫情冲击所导致的耐用消费品加速去产能,譬如车辆制造。

而伴随房地产周期进入尾声,之前名义财富增加带来的消费欲望必然降低,压制耐用消费品消费。

中国多省市所提出的34万亿投资正是基于此背景之下,这是基于政府需求拉动倍数效应。

但是基建与房地产是正反馈效应,房地产周期会向财政收入反馈,缺少了卖地收入的地方政府是否仍有能力成为基建狂魔?

这将是基建能力与房产需求的双重下滑,再通过财富效应挤压,需求会减少。

而缺少了中国需求,世界性宽松浪潮应由何种动力驱动?

单纯依靠政府投资的倍数效应?小政府化的治理体系自然没有能力加杠杆。

大政府化的治理体系中试问还有哪国政府能承担起拉动全球的加杠杆?

“如果再回到从前,所有一切重演,你是否会看得更远。”

“如果能回到2008,我会选择不刺激。”


文中观点来自“凭栏欲言”老师,特此感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