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湘:大疆教父的创新求索


李泽湘最广为大众知晓的身份是大疆董事长,这间他和他的学生汪滔共同创造的世界领先的无人机公司是中国近年来高科技创新领域的代表企业之一。作为香港科技大学的教授,“学院派”创业者的杰出代表, 李泽湘一直致力于将实验室的成果推向市场,帮助更多学生创业,希望分享自己的经验助推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领航名人馆

李泽湘


1

师生创业模式——

学生冲在前面,老师做后勤部队


李泽湘的创业之旅始于上世纪末从事运动控制及其自动化核心技术研发的固高科技。彼时正值深圳产业转型刚刚兴起,当时对办企业什么都不懂的李泽湘,开始尝试摸索着把自己在学校里面做的一些工作与市场、产品结合起来。这段经历对李泽湘影响深远,使他相信“大学研究必须对产业的发展产生影响,才能显现出大学的意义。大学里最重要的成果是学生,而不是论文”。这段经历让他意识到把实验室里的创造变成市场上的产品之间有很长的路要走,创业者需要有心理准备去迎接这个改变,忘掉实验室里的雏形;另一个影响就是他意识到有一批对创业有热情的学生是多么的重要,开始极力鼓励学生们也去创业。因为毕竟创业是一个需要120%投入的事情,对于老师来讲,要两头兼顾很难。自此,李泽湘渐渐开始了他现在备受瞩目的师生创业模式——学生冲在前面,而老师在后面负责提供人脉、资源和经验,起到穿针引线或是后勤部队的作用,在学生走到一个坎上跨不过去的时候,想办法推动学生继续前进。



2

传统意义上的学霸

很难成为好的创业者


从最知名的大疆,到略有所成的主营电动船外机的逸动科技,主营工业机器人的李群自动化等多家科技企业,多年来李泽湘推动和支持了大量学生创业。在他看来,很少有传统意义上的学霸能够成为一名好的创业者。



从香港科技大学的实验室到现在的松山湖机器人基地,李泽湘在来创业的学生中发现的共同点是他们从小就喜欢折腾,实操能力、动手能力很强。好像大疆汪滔那样有一批学生都是热衷于参加机器人比赛,获取了设计制作产品和掌握深圳的产业链去把他的想法变成现实的经验,然后去创业了。


对这些科技创业者们来说,李泽湘觉得最基本的成功条件就是有激情和懂得团队合作。李泽湘说创业首先要“不是为了创业而创业,不是为了挣钱而来做这个事情,要他自己打心眼里喜欢。” 其次是要经历团队合作的过程,要去协调组织分工,学着去管理项目,把一个产品从设计到制作跟下来。



我们学校给传统学霸设立的标准是能够考试和回答老师给的问题,与创业所需的技能不匹配。创业是一个发现问题、定义问题,然后想方设法呼吁一帮人跟你一起解决问题的过程。

3

创业的核心是快速迭代升级


李泽湘说,创业之中失败是每天都要经历的一个事情,他自己也是天天都要处理危机,天天都要面临失败。但最核心的是快速迭代升级——迭代意味着以前的都是失败的,但每次都从失败中学会一些新的东西,下一次能够做得更好,离成功靠近一点点。正是在这种不以失败和危机为耻,飞快学习的精神下,在大湾区,产品的迭代速度可能比硅谷要快5—10倍,而成本则是硅谷的1/5或更少。



而李泽湘致力于设计一些课程,通过一些系统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帮助学生在未来创业的过程中减少一些失败,而且在失败的过程中能学得更快。

4

自掏腰包帮助特别早期

的创业者起步


2014年,李泽湘拉来两位教授好友,根据自己过往的经验在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开始了机器人领域人才和企业培养的摸索。现在,松山湖机器人孵化基地已经成为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之一,在孵企业市场估值超百亿元,联结了全球高校、研究所、企业、上下游供应链等资源,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强大的制造业产业链基础,从0到1再到N,搭建起机器人从核心零部件到系统到应用的全生态体系。



在松山湖,李泽湘接待了很多创业想法还处于非常早期阶段的同学,他们有的还没有团队,或者想法也不成熟。李泽湘说,他判断的方法就是和这些年轻人去聊,也没什么特别的标准,只是通过沟通发现假如这些年轻人有热情、有技术背景,就给他们一些建议,也给他们一点探索的费用。



比如说如果这个学生市场调研做得不够,李泽湘和团队会建议他到哪里去拜访哪个企业;又比如说一般做一个机器人需要上百个零部件,他们会介绍创业者去哪里找到好质量的供应链,帮助他们少犯错误。在这个过程中,创业者们在沟通后不断尝试,他们又给予创业者们进一步的反馈跟支持,反反复复地迭代。

5

好奇心和行动力成就事业


成就他人对李泽湘而言是一件带来很大满足感的事情,这和他希望推动中国产业升级、培养一流创新人才的宏愿相辅相成,构成了他几十年来主要的生活工作主题。60后李泽湘有那一代知识分子身上强烈的家国情怀,又同时兼具一流的国际视野。



他在1978年考上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特殊的时代背景让李泽湘在高中之前都没怎么读过书,那个时候,学校主要是组织大家学工、学农,下乡,这些不同寻常的经历让李泽湘在少年时期跟自然和社会底层有很多的接触,有很多生活的积累,也培养了他对各种事情的好奇心,成为他后来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使他与不论达官显贵还是普通百姓,都能与之相处。



李泽湘是幸运的,1979年,他获得了一个特别的机会,去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读本科,后来又到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莱分校读博士,并在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及纽约大学计算机系工作。1992年,李泽湘来到香港科技大学,创办了自动化技术研究中心和机器人研究所,经过一个时期的探索,走出了自己独特的创业模式。


求学任教的经历和工业界的实践让李泽湘早早明确,在智能时代最核心要解决的问题是人才,而培养人才的关键是要对教育进行改革。



李泽湘说中国的机器人行业要想赶上日本,需要4000个大疆的汪滔。所以我们不止是在年轻人创业的时期去扶持他们,而要提出的问题是,这些未来的创业人才从哪里来,是不是可以利用这些年来积累的经验,打造一个系统性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在学生时代就抓紧培养人才。



李泽湘本质上还是一个教育者,一个老师,这二十几年来,他归根结底还是在解决创新人才培养的问题,下周我们来讲讲李泽湘的新工科教育宏图和探索实践之路。




2020年2月 - 2020年4月

全新系列: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每周日晚21:40

凤凰卫视中文台



编辑:胡呼呼、思雅、撕纸小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