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疫情阴影下的财险业:三重下滑与四重调整

撰文丨燕梳志


苦难辉煌,多难兴邦。

望疫情阴霾早日散去。


疫情的阴影下,处在急剧转型变革的中国财险业亦难独善其身。


综而观之,既有短暂的调整,又有未来的前路值得关注。


固然不会改变财险业长期的发展走势,但疫情的冲击还是暴露了相当一部分险企,在线上科技硬件配置和推广上的不足,让行业更深刻地认识实现科技助力保险发展和转型升级间的真实差距。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2003年的非典在给零售业带来重大冲击的同时,也成功开启了线上零售的新模式,促进了零售业的转型升级。


这证明了:危机并不可怕,如何汲取经验教训与有效应对才是关键。


细剖影响,基本面投资、保费、赔付的三重下滑,及渠道、险种、行业格局和关联产业的短暂调整,共同勾勒了此次疫情带给财险业的全景图。


影响一 投资:收益变数笼罩全年


投资,财险业两条腿之一。


开盘后的2月3日上证指数显示,中国股市再现千股跌停,各大巨头险企也难逃厄运,尽管多家上市险企公布了业绩预增报告,但股票依然纷纷暴跌。


截止当日收盘,保险板块跌幅达9.2%,资金净流出10.71亿元。作为以财险为主业的中国人保,更是下跌幅度高达-10.03%。


这反映了投资者对疫情笼罩下险企未来前景的预期。参考之前非典时期,疫情长达半年的影响,也就理解了复工首日股市的表现。


如果疫情仍将持续的话,行业投资收益的下滑甚至是较大幅度的下滑将不是小概率事件,势必成为笼罩行业全年发展的阴霾。


当然,2月5日的反弹亦带来了一丝希望之光。


影响二 保费:新增保费备受影响


如果疫情到元宵节能够有效控制,对财险业的保费规模影响将不大。


原因:春节前后,恰逢财险尤其是车险业务的淡季,少有生效保费。广袤的县域市场更是如此,保费冲刺将在元宵节后启动。


一旦疫情蔓延至元宵节后甚至更长的时间,必将导致存量和增量财险业务双双下滑。目前看,这是大概率事件。


存量业务的考验在于部分待续保业务,影响有限。


如疫情期间尚未承保,则投保与生产经营相关的部分险种有可能存在承保保费减少甚至不再续保的现象。


以车险中的大货车为例,受此次疫情影响,大部分大货车处于停驶状态。此类停驶货车极可能仅选择强制的交强险,暂停投保商业保险。


再如一些雇主责任险,因不能正常营业,此类雇主责任险业务很可能在此期间停止续保。


真正的考验,在于增量业务的负增幅度。


从财险业第一大险种车险增量业务看,新车销量断崖式下滑,行业车险增量业务大幅下滑也就在所难免。


近日中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公开表示:“2020年1月的汽车销量极为惨淡,2月车市预计也会受到较大影响”,2月份新车销量将负增长15%-25%。


再考虑到疫情对宏观经济和各行业的冲击,经济下行毫无疑问的加剧延缓消费者购车或置换新车的时间。


从行业高速增长的非车险来看,以工程险和建工意外险为例,拟投资的基础建设和建筑工程因无法开工,也会导致此类所涉的新增工程险和建工意外险保费不能按照原来预期及时承保。


整体判断,凡是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包括企财险、货运险在内的非车险业务,或多或少都将受到一定影响。


影响三 赔付:报案率走低,整体赔付阶段性下降


由于出行的减少,以及在家办公的推广,疫情期间,无论是车险、还是非车险,其部分与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的业务,报案率将会走低,行业整体赔付将会呈现阶段性下降。


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利好企业经营。


影响四 渠道:一个暴跌与一个优势


渠道上,车商渠道新车业务增速将出现暴跌,线上网销和电销渠道优势更加凸显。


车商渠道:一方面新车销量急剧下滑将导致车商渠道新增保费增速暴跌;另一方面,购买了新的具有营运性质的客、货车因停驶而带来的部分保费损失,进一步拉低车商渠道新增业务保费增速。


相较传统车商、银保、普通中介和个代渠道,疫情的爆发,隔断了客户与险企和营销员物理上的联系。但电销渠道和新兴的网销渠道优势和作用将更加凸显,成为重要的业务来源。


各公司加大百万医疗营销培训的举措,诉说了这一方向。


影响五 险种:相关险种或迎来一波投保小高潮


与疫情所涉潜在损失相关联的意外险和医疗险有望迎来一波小高潮。


受此疫情带来的恐慌、保险保障理念提升和险企加大宣传的三重因素影响,包含传染病在内的意外险和百万医疗险,或将得到热销,有望迎来一波投保小高潮。


各大险企在为疫情地区医护、公安等一线人员送上新冠肺炎专属保障之余,也开始为自家营销员送上相关保障,并纷纷拓展产品责任,纳入新冠肺炎保障。


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类似产品的热销。


影响六 关联产业:汽车维修行业将受到较大挑战


报案率的走低,一方面势必会导致汽车维修行业客户的锐减,汽车维修行业也暂将进入一个业务萧条期;


另一方面,保险主体给予送回修资源的减少,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既往送回修资源与保费的置换比例。


影响七 大势:线上能力布局加速


天灾不足畏,关键是应对。


17年前的非典,在给零售业带来重大冲击的同时,也双双成就了京东与淘宝,开启了线上零售的新模式,促进了零售业的转型升级。


这一次疫情的肆虐与传播,倒逼保险主体不得不采用互联网方式开展线上承保、线上理赔、线上营销、线上培训和线上会议等内外部工作。


原来占主导地位的线下不得不转向线上。


前期重视线上保险科技和电销渠道建设、完成相关软硬件布局,尤其是前期已经积累一定线上客户、培育自身客户养成线上投保习惯的主体,不仅能够缓解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还将大幅分走行业新增保费,乃至蚕食其他险企的存量续保业务。


2月3日,多股跌停下的保险业,互联网头部保险公司众安保险竟实现了涨幅0.79%,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投资者对保险科技领先主体未来预期的看好。


此外,粘性较强的个别头部公司的APP,也备受业界关注与瞩目,有望在此次疫情期间保费增量业务拓展上拔得头筹。


后 记 一场疫情下的倒逼:消费者也在改变


如果说:此次疫情改变了险企往昔线上营销、线上培训和线上会议模式使用率不高的现实,促成了险企线上日常办公、营销推动和线上培训习惯的启蒙、适应与养成。


那么,换一个角度看:此次疫情对消费者习惯的改变也起到了正向促进作用。


平时对险企引导的线上操作大多因嫌繁琐而不理不问的消费者,也因这次疫情而接受了保险服务的线上操作。


这在相当程度上促使了更多的消费者接受线上保险服务,进而加速消费者保险线上操作习惯的孕育与培养。


这两点共识的达成,意味着那场期待的轰轰烈烈的变革真的来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