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投再现雷,中间多少行人泪


2019年12月23日,112位购买了中泰信托-恒泰18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投资者,在上海召开了一次小型的媒体发布会。人数虽然不多,但是对于信托行业而言,这是第一次由投资人自行组织召开的媒体发布会。

目的很简单,就是希望作为受托人人的中泰信托能够履行其义务。而规模近5亿的恒泰18号的交易对手,就是大名鼎鼎的青海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海省投”)。

2019年对于青海省投而言,是极不寻常的一年。评级暴跌,400亿债务压顶,其中信托非标融资近40亿,均出现了逾期。不仅商业银行深陷其中,租赁、券商和信托也被牵连;截止目前,依然未能看到任何实质性的解决措施。



如今,身处于暴风眼中的青海省投已是自身难保;而那些投资青海省投的投资者,又该何去何从?

不得不感叹,青海省投大暴雷,中间多少行人泪。

一.青海省投:我不是城投

在讨论青海省投之前,关于青海省投的“庐山真面目”一直萦绕在投资者心中,前文已经对青海省投进行了详细讨论,这里简要概括。

青海省投,一个很像融资平台的名字;但实际上当然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城投平台,而是一家彻头彻尾的国有企业。一家典型意义的四不像企业:

既由青海省国资委控股,又参与了市场化混改;

远看像平台,然而其主营又涉水电及矿业;

旗下既有上市公司,又曾发行过海外债,同时还有有许多非标融资

百亿资产,付不起利息

混乱的前世今生

青海省投今日乱象的背后,要从2013年的混改说起。

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以前青海省投还算是比较正常的省属平台公司;之后在政策的引导和省国资委的统筹之下,西部矿业和省投签订了增资协议,西部矿业所辖的部分股权和其他公司的股权,以合计近30亿作为青海省的新增注册资本。

这也是解释了为什么在股东背景图中,西部矿业成为了青海省投的第二大股东。而让人看不懂的是,当年用于混改的这些资产,包括百河铝业等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亏损。其中原因不得而知,这里按下不表,不瞎猜测。



混改风险大

从大方向来看,混改和市场化运作对于国有企业增强竞争力而言是正确无疑的。政策和方向上没有任何问题,然后恰恰在混改之后,青海省投脱离了平台的属性,不再为政府投融资服务。而是转向为股东负责,因此省投便不再是“城投”,国资委也停止了输血行为。

虽然不再从事政府投融资业务,但剪不断理还乱,省投还是与政策导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之后省投进行了大量投资业务,均为水、电力等公益性较强的领域;资金大部分靠的是银行贷款,存在严重的短债长投的行为。

考虑到青海省地区的经济水平和财政实力,青海省投一系列投资行为,严重影响自身的现金流状况,风险其实早已开始酝酿。

而作为资源大省的青海,长期依赖于资源开发,产业结构单一。青海省的主要业务是在矿业和,正是因为自身经营情况和大环境风险双重挤压之下,出现了大量的非标违约事件。

评级下调,内债外债双双违约

2020年1月16日,标普将青海省托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和优先无担保债券的评级从CCC-下调到D,下调的原因是由于青海省投未能在1月10日支付美元债券的利息,相关信息现实该笔美元债金额3亿元,票面利率为6.4%。

标普的表述直接粗暴:认为青海省投没有足够的财务能力来进行偿付本息,同时也不认为青海省政府会为其提供支持和帮助,使其履行偿付;无独有偶,国内评级机构同样给与了降级的待遇;某通上显示青海省投从AA下调到了BBB。



从目前公布的信息来看:目前青海省共有三笔,总计8.5亿美元的境外债券尚未偿还,三笔外债的到期日分别是今年2月22日到期的3亿,3月22日到期的2.5亿和2021年7月10到期的3亿美元。不过这仅仅只是青海省投债务的冰山一角,其债务危机早在18年早已出现了苗头。不仅美元债在付息日未能及时兑付,国内的各类债券和信托也纷纷暴雷违约。

二.青海省投困境知多少?

要知道,曾经的青海省投可是当地的明星企业;其在2009年被授予青海省财政支柱企业荣誉称号;仅仅过去10年,当年的盛景便一去不复还。截止到2018年末,青海省投有息债务高达28.1亿且已经逾期,19年6月份融资方的信托产品出现逾期,9月份又延期兑付了票息率为7.25%的公司债。

一波三违约,连环炸不断。

19年半年报显示,目前公司面临“三座大山”:资金短缺时的正常生产难以维持、面无法持续净有息负债预期和涉诉,三大风险颇有一种泰山压顶的势头。

仅仅从财报(19年半年报)数据来看,青海省投的状况都难言乐观。其总资产为751.1亿元,总负债则为622.72亿元,资产负债比高达82.6%;这一负债率对于这样一家以产业为主的企业而言,可谓是相当危险了。

而更危险的是在如此高的负债结构当中,流动性负债占据了绝大部分,合计达400亿元。而青海省投流动资金只有120亿元,流动资产无法覆盖流动覆盖负债,资产错配相当严重。



债务压顶

短期负债过高,货币资金不足,短期偿债压力巨大,再加上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的非流动性负债。累计高达400亿元债务,犹如一颗定时炸弹一般,随时都可能将青海省投拉入破产的深渊。

而青海省投也并不是还无动作,在18年12月10日,资金链紧缺的青海省投在省府的大力协调之下还偿还了美元的利息。这一举动在当时引发强烈争议,不过现在争议已经平息,因为内债外债它都付不起利息了。

高达400亿的债务中,信托非标融资有40多亿;而此前备受关注的中泰信托-恒泰18号就是40亿中的一部分。

三.中泰违约再跟踪

前文有述,中泰信托-恒泰18号信托计划的投资人出现了新闻当中。对于信托业而言,这是第一次由投资人自行组织的新闻发布会;旨在要求中泰信托履行受托人义务,完成风险处置,早日完成兑付。

对于投资者的这一行为,中泰信托进行了隔空喊话;表示支持投资者通过各种形式发生和履行自身的权益,但同时也强调要遵循资管行业“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原则。



恒泰18号

信息显示,恒泰18号的总规模接近5亿元,于2017年开始分期发行期限为24个月。该信托计划的交易对手就是青海省投,从投资者提供的资料来看,该海信托资金是用于受让青海省投持有的青海宁北发电公司部分股权和青投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全部股权对应收益权,用于调整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

目前该笔信托的第1期已经到期,而5月10号则已经出现了逾期;由于信托计划是分期发行,第1期已经逾期近7个月。而2019又是信托业风险加速暴露的一年,超2%的风险率和4600规模的不良资产,彻底打破了信托刚兑的信条。

于是乎,才有了恒泰18号投资者的新闻发布会。作为受托人的中泰信托也表示:此前与所有人都能沟通,根据法律规定和合同的约定,从维护全体利益出发,准备了相关处置方案,但仍有个别人对上述方案表示不满,并表示自己一定尽全力进一步进行沟通。

债委会无回音

面对百亿债务,早在18年青海省投就成立纾困小组;而19年6月,国开行、建设行等债权人更是组成了债权委员会,并在当月召开了相关会议。而中泰信托表示,已经向债委会提交了债务化解方案等建议,预计能够很快得到反馈,实际上确实杳无回音。

分析认为:在以银行为主导的债委会中,信托只占了400亿债务的十分之一;而整个恒泰18号总共5亿元规模,只占整个青海省投债务的不到2%。

正所谓人微言轻,话语权并不掌握在信托公司这边。

四.投资者何去何从

这是一个没有目前无解也无下文的问题,正如中泰信托投资者发布会上所呈现的那样。尽管投资者针对的是受托人中泰,但实际违约的源头还是在青海省投身上,这一点没人能够否认也没有任何疑问。



方案诚意几何?

而中泰给出的声明当中,提到了青海省投给出的三个解决方案,姑且来看一下这三个兑付方案如何:

方案一:如青海省投执行破产清算,则将按照法定清偿顺序计算,青海省投在破产清算状态下的清偿率仅为4.54%,即本项目本金仅能回收2181万元,每100万元本金仅能回收4.54万元

评析:不到5%的清偿率,这是一家企业该有的态度么?利息都不止这个数吧。就算是让很多投资者暴雷的P2P,最后的偿还率也达到了30%以上!典型的有e租宝,从追缴资产的比例上来看,草根或许也能达到30%以上。相比较而言,青海省投这个超低比例的兑付就显得毫无诚意,让人失望。

从青海省投的行为来看,违约并不是它的意愿。虽然内外债均出现了违约;但前段时间青海省投还千方百计还掉了美元债的利息。赖账还不是一起,说明还是不愿意破产的。但是这个方案,相信债权人是接受不了的。

方案二:如青海省投执行债务重组,则大额债权50万元以下的部分可获现金清偿,超过50万元以上的部分则按照每3.32元债权获得新公司1元净资产的股权,方案中对于青海省投以在建工程为首的核心资产进行了超过50%的大规模调减。

这就是“债转股”的一个方案,50万以下进行现金清偿;超过的部门则按照一定的比例认购新公司的股权。这一做法不仅与市面上的流行做法有相当大的出入,而且这样的操作之下,所谓的新公司价值也是所剩无几。这不是耍流氓么?

方案三:要求中泰再向青海省其他主体提供30亿5年期以上的融资,青海省方面才愿意配合置换现有的5亿债务,利率下浮35%。

这不是扯淡么?中泰信托自身都“进退失据,难上加难”。

实控人阳光化的问题至今仍然没有得到解决,监管也在第一时间叫停了相关业务。失去了融资能力的中泰信托,让其一次性提供30亿五年期的融资,可能么?募资能力达不到不说,信托融资5年期更是少见。中泰信托自身的问题,会有其他文章予以分析,不是本文的重点,不予展开。



综上所述,青海省投的三个方案不仅毫无诚意,而且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了违约、赖账的意思。可怜的是那些投资者,只能默默承受当初错误投资的后果了。

可能的兑付方案

但实际上,青海省投也并非没有牌可打。有分析为青海省投探讨了三条债务的解决路劲:

1.依靠大股东-青海国资委进行资本运作。或者直接注资成立国有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进行增信,以时间换空间;

2.变卖旗下优质资。,青海省投早年收购了不少优质的水电站,都是妥妥的现金流。不过好像这些收费收益权基本质押,解押变卖又是一条漫漫长路;

3.引入战略股东,给与现金流改善和支持。青海省投曾与国电投和中国铝业有签署过战略合作协议,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当然,以上三个只是一个探讨。实际情况如何,还是要取决于青海省国资委、债委会甚至更高层面的意思。无论如何,破产重整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不仅对于青海省投自身,旗下几万名员工,还是对于青海整个地区的信用来看,都是极大的损伤。

后记

青海省投再现雷,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违约遮不住,毕竟已公布

青投正愁余,水深闻叹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